和谐金融是什么
和谐金融是什么

  和谐金融就是指金融机构在资金融通与配置过程中应保持的一种协调稳定的状态,包括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

  内部和谐包括金融机构在治理结构、文化建设、资金的筹集与运用、风险与效益方面保持一种协调的状态;

  外部和谐包括金融机构的布局、信贷政策、融资方式、金融服务等方面与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状态。

  内部和谐是外部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外部和谐是内部和谐的目的和归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般而言,和谐金融应具备如下基本特征:

  (一)资产规模合理化

  资产规模是反映一个金融机构经营实力的最主要指标之一,资产规模大则实力强,资产规模小则实力弱。

  但是,并不是资产规模越大金融发展就会呈现出和谐状态,而是取决于资产结构和管理成本。

  资产结构合理既包括流动性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搭配,也包括资产收益与管理资产所付出的成本相对应。

  因此,衡量一个金融机构是否处于一种和谐状态,首先要对其资产的结构进行评价,在总资产中贷款、投资、拆借等占比是否均衡合理,并且要保持一种协调稳定增长趋势;

  其次,要考察管理和营运这些资产所付出的成本。是否处于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状态。

  (二)金融风险最小化

  金融风险与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消亡相伴随。也就是说风险是金融业不可回避的现象,但是,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是判断金融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

  因为金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危害,导致各方经济利益主体不和谐。

  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衡量金融风险的主要指标是资本充足率.

  按国际惯例,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单个贷款比例、存贷款比例以及流动性比例等指标可作为判断风险度的主要依据。

  (三)资源配置最优化

  包括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工具。资金配置最优化是指资金的使用结构合理,使用效益最大化,非盈利性资金占用最小化.

  资金投向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压缩闲置资金。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合理安排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技能、不同岗位的人员数量,破除年龄越小越好、学历越高越好的用人观念,在人事改革中要保护业务骨干的积极性,不搞一刀切。

  金融工具的设置要适合需求者的特点.尤其是在信贷政策安排、中间业务创新上突出地方特色和要求,使更多的客户进入金融支持的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四)内控机制科学化

  金融企业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应既有利于发挥内部职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运行效率,又能有效约束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不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

  这个机制包括外部法律、内部物质、精神、职务和道德等多个方面。

  当前,我国银行业机构的经济激励落后于行政激励,而行政激励又存在一定的扭曲,因此,应把完善经济激励约束作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突破口。

  参考国际做法,淡化高管人员的行政职级和行政待遇,向职业经理过渡;在收入分配上,提高非固定收入比重,强调收入与绩效、贡献挂钩;

  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建立基于业绩的干部任免考核制度,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用人机制。

》》FRM备考资料推荐:FRM一二级电子版资料




距离下次FRM考试
还剩
{{GetRTime1}}
重要提醒
  • 24年5月11日-17日是FRM一级考试时间
  • 24年5月18日-22日是FRM二级考试时间
  • 23年12月1日:FRM23年5月FRM考试【早鸟价报名阶段】开始
  • 24年2月1日:FRM23年5月FRM考试【标准价报名阶段】开始
  • 24年4月21日:FRM23年5月FRM考试【考位选择】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