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推动力是指货币对社会再生产所具有的启动、诱导和推进的力量与作用。
货币推动力思想是马克思研究商品与货币、货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所总结出来的重要货币思想。
构成货币推动力的前提条件主要有如下几点:
前提之一:货币假定。一般都是假定为金币或称足值货币。
前提之二:经济限界。货币投放,在生产中,其作用就很明显,效果直接;但在社会再生产中它必须在经济限界内活动。
前提之三:合理分配。作为货币资本,它必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购买劳动力。
前提之四:市场假设。货币资本换成生产要素,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之后,货币推动力最后就由市场实现来显现。
货币推动力的作用机理可以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分析。
首先,从纵向上看,货币推动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在量上表现出差异。
1、简单再生产阶段。这是指生产在原在规模上进行阶段。在这个阶段货币仅仅是媒介。为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充当商品交换原媒介。
2、扩大再生产阶段。这是指生产规模在扩大的条件下重复进行阶段。在这个阶段,货币的推动力表现明显,并且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
3、超限界(失控)再生产阶段。这个阶段指再生产不仅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不能满足,更谈不上满足简单再生产和流通的实现条件,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即实现)问题得不到解决。
其次,从横向上看,货币推动力是一个多元的概念。由于它的作用力点不同,其效应也就不一样。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社会生产规模的推动。货币对经济的推动,是以生产规模外延式扩大为主要特征的。
2、对社会物价水平的推动。
3、对社会商品有效供给能力的推动。
》》FRM备考资料推荐:FRM一二级电子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