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是什么
行为金融学是什么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热门边缘交叉学科,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虽然试图深挖金融市场运作背后的奥秘,但并不系统也不透彻,因此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

究其原因,也许就像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尔所说的那样:“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55年,我依然对如何预测投资者的心理一无所知。”

值得指出的是,人类对于股市波动规律的认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难题。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能够令人信服并且经得起时间检验——2000年,行为金融学理论创始人之一、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指出:“我们应当牢记,股市定价并未形成一门完美的科学”;

201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罗伯特·席勒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指出: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也许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当前,有关金融资产定价和股票市场波动逻辑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种:凯恩斯选美论、随机漫步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有效市场假说(EMH)、行为金融学(BF)等。

未来的探索

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行为金融学依然存在很多缺陷;要在现代金融学领域中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未来必须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探索。

第一:需要建立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行为金融学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到过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框定依赖、锚定和调整、损失规避等信念影响,出现系统性认知偏差。

第二:需建立统一独特的严密逻辑的分析范式

作为一门学科,必须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分析范式,如信息经济学是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为分析范式,制度经济学是以科斯定理为分析范式。

第三:需要建立新的基于行为的核心模型

行为金融学尽管取得较快的发展,但却由于缺乏基于其基本理论框架的核心资产定价模型,故无法对现代金融学的核心基础进行颠复。

第四:需要确立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需要界定的,这决定了行为金融学是属于经济学还是属于心理学的分支。

第五:需要有明确的研究主线和独特的知识点

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确定后,就可以厘清其研究主线了。研究主线意味着各个研究课题之间的逻辑顺序。

第六:需要对行为金融范式作进一步的拓展

现代金融学在研究对传统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

》》FRM备考资料推荐:FRM一二级电子版资料




距离下次FRM考试
还剩
{{GetRTime1}}
重要提醒
  • 24年5月11日-17日是FRM一级考试时间
  • 24年5月18日-22日是FRM二级考试时间
  • 23年12月1日:FRM23年5月FRM考试【早鸟价报名阶段】开始
  • 24年2月1日:FRM23年5月FRM考试【标准价报名阶段】开始
  • 24年4月21日:FRM23年5月FRM考试【考位选择】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