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产出比是一个经济系统为获得单位产出所需要投入的资本量,低的资本产出比意味着可以用相对少的资本获得相对多的产出。
生产过程中,技术往往起着节约资本的作用,保持其他情况不变,投入同样的资本,高技术的使用总是带来更多的产出。
许多学者认为,资本产出比与生产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被视作衡量某个经济系统生产技术水平高低或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量。
资本产出比的应用
长期以来,资本产出比受到了von Neumann、Samuelson等理论经济学家的关注,他们在理论上提出并证明了,在一些均衡增长的经济系统中,资本产出比是一个守恒量;
20世纪50年代Solow所刻画的经济系统达到定态时资本产出比是常量;
计量经济学家Kuznets详尽分析了美、日、德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历年经济增长的有关资料,数据分析表明,资本产出比在长期有缓慢下降的趋势,短期内则基本符合等于常数的假定;
Romer的工作表明:资本产出比在均衡时确实会收敛至一个定值,且发达国家的资本产出比水平大致相当,但发展中国家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发展中国家的K/Y往往大于发达国家的K/Y。
这些工作从理论和实证2个方面检验了资本产出比与技术水平的密切联系,可以用来衡量某个宏观经济系统的发展阶段,判断其是否处于均衡增长态。
资本产出比分析也被用于讨论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各经济部门的增长差异。
樊瑛等用1978—1994年中国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估计,计算分析了该时间段的资本产出比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阶段性增长的理论假设。
葛新元等通过资本产出比估计,指出长期以来中国不同经济部门K/Y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经济存在着不均衡。
资本产出比分析对于衡量中国地域性差异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者和政府已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但一般只是定性的叙述说明,没有定量的讨论论述,如何衡量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如何衡量已取得的成就,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FRM备考资料推荐:FRM一二级电子版资料